基础科学研究专家谈 日期:2018年03月02日
光明日报
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: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。回顾地球科学的历史,在20世纪40年代,科学家普遍认为,在海相的沉积物中才有石油和天然气。然而,当时的中国科学家通过开展基础研究,提出陆相沉积物中一样可以有石油和天然气,形成著名的陆相生油理论。由此,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,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。这正是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一个实例。 同时,某一学科的基础研究也能带动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发现。比如板块理论的建立,使全球的资源和能源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。也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,我们所开展的国家深部探测装备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,这些研究成果为国家走向地球深部提供了“国之利器”,这些正是基础科学研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: 基础科学研究是医学发展领域的基石,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。在医学领域,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是为了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。发病机制研究得越透彻、越精准,在后续开发疾病干预手段的时候,治疗靶点才能够选得越精准,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技术水平也能越高。 我特别想强调,单纯的基础科学研究如果不是临床问题导向,可能研究的问题又是相对孤立的。所以,我们临床有什么问题,需要反过来再跟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,请他们帮忙廓清这个问题的关节点。如此一来,临床、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两类研究人员紧密融合,通过灵感和思路的相互碰撞,可以使科学研究的效率更高。所以,无论是基础、临床还是应用型科学研究,最重要的是问题导向、无缝对接,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效率,并使病人更多获益。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秀杰: 有许多人曾问我,为什么要做基础科学研究,基础科学研究有什么用?中国有一句古话,叫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。我觉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地基和楼房的关系,我们平常虽然看不到、感受不到地基的存在,但它是建设高楼的必需基础,这就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。 对基础科学研究,我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——“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周期长、不确定因素多、出成果慢”。因此,我认为,对甘于寂寞、埋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,要高看一眼、厚爱一分。当前,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全面助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,作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,我们深感喜悦。我相信,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这个地基打得越宽广、越深厚、越扎实,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大厦才会建得越坚实、越宏伟,希望更多的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当中。 (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采访整理)
|